在审计正常贷款获取并审阅其余额积数表时,审计人员应关注重复出现的借款人及相关联的借款人。为了完成某些经济指标,有些商业银行通过多次更换借据,将不良贷款从形式上变成正常贷款并计算利息;有些商业银行采用借新还旧形式,造成虚假还贷还息现象。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内控制度的制约,商业银行对同一贷款户的贷款受金额的限制。为避开各种限制,有的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采用分次形式发放贷款,或通过借款人的关联企业分户发放贷款。商业银行通过种种不规途径发放的贷款,不仅违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使信贷资产的质量受到不利影响;管理当局也无法通过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控制贷款存在的种种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对正常贷款进行审计时,应高度重视重复出现的借款人和与其相关联的借款人,除获取并审阅其相关法律性文件外,还应采用询问形式了解情况,从而发现正常贷款是否存在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审计目标有:
1.信贷政策和程序的总体合理性:确认银行信贷政策的合理性;信贷管理委员会职责是否明确;信贷授权及审批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贷款程序和操作控制的有效性;贷款调查和贷后检查是否真实、合法、充分、准确、及时;信贷信息是否充分;责任约束机制是否合理有效。
2.贷款真实性:确认资产负债表所列各项贷款在特定日期的存在性;所有人账贷款的真实性;所有贷款均及时入账;确认贷款和利息金额的准确性。
3.贷款完整性:确认应该列示的所有信贷交易是否都已经进行会计记录。
4.贷款所有权:确认被审计商业银行对所有贷款拥有所有权;抵押物合法有效;借款人真实且具有;民事资格;贷款文件合法。
5.贷款分类:确认贷款风险分类客观、准确、恰当;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恰当表达贷款分类和贷款质量。
6.机械准确性:各项贷款合计金额与总账一致;各科目贷款余额与贷款分户清单一致;账簿的登记和数宇合计工作正确;准备金的提取计算正确。
7.贷款性:确认贷后检查的有效性;是否在法律时效内及时进行定期催收;信用支持是否足以保障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有效性、合法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和担保人的偿还能力。
8.贷款及相关的准备金估价:确认账面信贷资产估价正确;各项信贷资产均已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计价,列入财务报表的金额正确;呆账准备金足以备抵贷款可能的损失;坏账准备金能备抵可能的利息损失。
9.信贷资产信息披露:确认是否充分披露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风险及潜在风险。
贷款又称为放款,是指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商业银行贷款,按贷款的期限长短分为短期、中期以及长期贷款;按贷款的对象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房地产贷款和证券业贷款等;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贴现贷款;为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对已发放未收回贷款按贷款的风险标准分为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其中,前两类即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为信贷资产质量正常的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资产。
商务部分内容编排要注意文件要求:
1.好的案例和重大成果(例如案例图片)也要用黑体放在显著位置。
2.必须对有资质的文件进行有效性检查,避免文件放错地方或放入过期文件中。
3.厂家授权后,可以先扫描文件再把原件交给投标单位,或者快递,但要注意快递的送达时间。
4.注意合同金额和时间是否要体现在业绩合同中,原则上体现高价。
4.2技术部分:
包括投标设备技术说明、图纸设计、技术参数、产品配置、技术规格偏离表,技术力量简介、安装施工方案、产品质量、产品简介、产品彩页等等,要严格按照标书内容要求及顺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