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孝是逝者直系子女给吊唁的亲友行礼磕头,如果亲友来的时候没有叩拜烧纸钱或没有给吊唁金,那么就不需要孝子去磕头谢礼。
在我国,葬礼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尊重他人的行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儒家文化贯穿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指导着甚至制约着历代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思、言、行、为,在现代殡葬业中仍发挥着其积极的影响力。
儒家对死亡有着其独特的态度与视角,他以生为贵,强调乐生忘忧;已死为终,强调重丧哀死。
儒家看重的是生死坦然。孔子认识到生死在天,但并未就此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结束,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儒家看重生命,重视死亡,认为生命是珍贵而不可再生的。
另外儒家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和丧葬观,并用来指导人们的殡葬活动。传承殡葬文化,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殡葬文化传承下去。
道教和儒教一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道家重视对“道”的追求,一旦达到“道”的境界,则生死两忘,万物皆按照自然规律运作,生死都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也就无谓生死。道家思想在个体的生死观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乐死态度,也是由其所谓的顺应天道,崇尚无为的超逸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决定的。
道家的殡葬观主张薄葬,认为“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归本返真、复归自然”的薄葬观思想。
诸多祭日中,“五七”和“三周年”为隆重,俗称:“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下文就烧七和三周年这两个祭日,稍作介绍,以期对民间祭奠仪式有所了解。
烧七,亦称做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奠祭习俗。其大致内容是:在死者初亡后的四十九天内,亲属每隔七天开设一次斋会,奠祭亡魂,前后共七次。做七习俗源于何时何地何种观念,有一种说法认为其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即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皆备;相应的在人之初死,一日散一魄,七日散尽而人终归西,故有以七日为忌,每七烧纸祭奠的习俗,称作烧七。